平博体育网址欢迎您!

西行漫记,十四人在非洲的三百六十五个日夜——写在中国(福建)第19批援塞内加尔医疗队一周年之际

来源: 中国(福建)第19批援塞内加尔医疗队 发布时间 : 2022-11-07 14:40

  闽医出塞,激情豪迈。 

  2021111日下午,当队长吴启明从上级领导手中庄严接过鲜红的队旗,他们——中国(福建)第19批援塞内加尔医疗队一行十四人逆行出征,整装远赴非洲塞内加尔,在那片热情的土地上,将爱心接力传递,在大西洋岸边、玫瑰湖畔书写忠诚与担当,一面面锦旗、一封封感谢信,表达着对医者仁心的尊重和深情厚谊。 

 

  一年来,他们的事迹在央视新闻频道、法语频道,人民日报、新华社,中新网、新福建和塞内加尔第一大报《太阳报》以及西非华声等国内外数十家新闻媒体相继报道。 

  2022104日,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率团访问塞内加尔,专门接见了医疗队代表。 

    

    万里飞越 奔赴山海  

  “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”。 

  承载着组织、同事和亲人的殷切期望,他们饮下壮行的米酒,飞越万里长空,携手奔赴山海,步履矫健、“医”路欢歌。 

  在出发之前,他们大多数只是通过网络或前队员的口述中粗略了解塞内加尔。最大的感受便是:贫穷、传染病、干旱炎热。当飞机徐徐降落达喀尔机场,重重困难也随之而来。 

  

  塞内加尔与地处中国大陆东南的福建相距一万三千多公里,它位于非洲最西端,首都达喀尔,全国人口约1700万,95%民众为穆斯林,年平均气温29℃,最高45℃,官方语言为法语,当地方言为沃洛夫语。它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,新冠、疟疾、埃博拉、登革热等传染病不同程度存在,医疗资源严重不足。     

  在守望平安的三百六十多个日夜里,医疗队员们克服当地公共卫生风险挑战,落后医疗条件,艰苦生活环境,以及语言交流障碍等困难,出色完成阶段工作任务。一年来,共参与门诊5000多人次,完成手术超2000台次,麻醉600多台次,抢救危重病人50余人次。先后收到9封感谢信,3面锦旗。队员黄建斌被授予宁德市“五四青年奖章”,邱景华获评福建省“最美护士”、“最美劳动者”,周长嵩家庭入选福建省“最美抗疫家庭”。 

    

    坚守防线 抗疫治疟  

  面对新冠、疟疾,他们不仅要防住,更要治好。 

  新冠疫情以来,塞内加尔官方累计公布确诊88769例 ,死亡1968例,数据的背后是不同的防治政策与做法。在当地,民众申请检测核酸,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,按塞方相关规定只有出国境人员和重症人员,才予以通过申请,人们到医院看病不需要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,医务人员也没有定期检测,且疫苗接种率低,在每天公布的核酸检测人员中确诊比例有时高达40% 

  面对如此现状,医疗队员每天都承受巨大压力。他们必须严格按照国内有关要求落实防控措施,坚持每天佩戴N95口罩开展工作,定期核酸检测、消杀、演练,早晚体温监测,及时盘点、补充防疫物资,落实“零报告”制度,不断增强自我防护意识,牢牢守住底线。 

 

  一个月前,一位刚刚抵塞的同胞因发热求助到医疗队,核酸检测结果:阳性、轻症。定点医院不接收,医疗队没有条件,队里迅速制定线上治疗方案,建立微信群全程指导诊疗。经过两周努力,连续3次检测阴性,消除了同胞思想压力。一年来,医疗队先后指导治愈了10多名在塞同胞确诊病例。 

  疟疾,是非洲大陆上最严重的传染性寄生虫病,每年死于疟疾的人数超过200万,许多人“谈疟色变”。为共同抗击疟疾,医疗队主动走访塞国抗疟中心,参与当地政府组织的大型抗疟宣传活动,深入到农村为群众发放防蚊物品,宣传防疟疾知识。主动与塞卫生部门高层官员交流,介绍中国抗疟经验。 

  今年7月,一名中资企业员工因反复发热,从塞南部乘车8小时来到医疗队驻地求诊,来自闽东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郭良华耐心接诊了他。经诊断:恶性疟疾复发。经施青蒿素哌喹片和相关辅助治疗后痊愈,该同胞热泪盈眶地写了一封感谢信表达深深的谢意。进入雨季以来,医疗队先后治愈了6名患疟疾同胞。 

    

    医者仁心 赓续友谊  

  这是一个新的起点。 

 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的四十多年间,中国援塞医疗队经历了济金绍尔、比基纳、迪亚姆尼亚久三个驻地。变换了的是驻地,不变的是初心和对塞民众的友谊。 

  迪亚姆尼亚久医院(简称儿童医院)是30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的非方医院之一,与福建省立医院缔结对口合作关系,双方确定将眼科作为重点专科合作建设。 

 

  他们是首批进入儿童医院工作的中国医生。一年来,队员们用精湛技术和仁心爱心,在当地演绎一个个救死扶伤感人故事 

  年初的一天,冰冷的手术台上“迎来”了一位特殊的患者。这是一个出生仅22天的新生儿,因食管闭锁,生命垂危。当班医疗队员、来自宁德市医院普外科的副主任医师张勇首次亮相非洲医院手术台,他和塞方同仁联手,双方配合默契,手术仅一个半小时,挽救了患儿幼小生命。术后,家属非常感激,主动要求和中国医生合影留念。 

 

  6月中旬的一天中午,麻醉技师“马达”叫住正准备下班的医疗队员、来自闽东医院麻醉科的副主任医师黄建斌。原来,急诊科收治了一个患儿,诊断十二指肠先天畸形,胃宛如大西瓜占据半个腹腔。凭着多年麻醉经验,黄建斌开启塞儿童医院首例“全麻复合骶管神经阻滞麻醉”。护航手术成功,在场医护人员对着他竖起了大拇指说道:“Bravo(非常棒)!”。 

  今年9月的一个夜里,劳累了一天的队员大都已经躺下休息。突然,医疗队驻地来了一位求诊同胞,其主诉因不慎导致右眼进异物,疼痛难忍,担心失明。情况紧急,来自福建省立医院眼科的主任医师严端迅速接诊了他。经过对症治疗,半个月后眼疾治愈,这位同胞对医疗队员的连夜诊疗非常感动,又一封感谢信表示了对医疗队员的由衷敬意。 

 

  类似的感人故事还有许多…… 

    

    巡回义诊 赤子丹心  

  坦巴昆达,迎来东方白衣天使。 

  它是塞内加尔14个大区(省)中最大的一个行政区,位于该国东部,人口近百万,高度贫困,民众缺医少药。 

 

  20226月下旬,医疗队驱车500多公里赴坦巴昆达开展巡回义诊活动。听说中国医疗队要来义诊的消息后,当地民众奔走相告,有的一大早就到现场等候,有的从几十公里外的乡下赶来,还有的行动不便,也在亲人的陪伴下前来求诊,现场围满了人。两天义诊共接待患者400多人次,医疗队还代表我驻塞使馆,向当地中心医院捐赠了一批价值3万多元人民币的药品。义诊结束,该大区议会负责人激动地说,“中国医疗队发扬国际主义精神,用精湛医术为当地民众健康和增进塞中友谊作出了积极贡献”。央视新闻频道、塞内加尔《太阳报》第一时间报道了此次义诊消息。  

  一年来,医疗队还多次利用节假日,为威海国际联合国西非办公楼项目、华为塞内加尔分公司、四川路桥加姆加久工业园项目等在塞中资企业员工、驻塞使馆工作人员、孔子学院教职工和驻塞媒体记者等提供义诊咨询。 

  2022817日,中国驻塞大使肖晗将一面绣有“妙手仁心献无疆爱心,义诊暖心彰赤子丹心”的锦旗赠与医疗队。这也是我驻塞使馆首次向医疗队授锦旗,全体队员深受鼓舞,倍感振奋。 

 

    

    不畏艰苦 大爱无疆  

  有队员这样描述援非生活:抬头是达喀尔的天空,低头是迪亚姆尼亚久儿童医院的患儿,转头是对祖国亲人的无限思念。 

  一年来,第19批援塞医疗队全体队员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既当大爱的医者,更当民间的使者,用忠诚、勇毅、技术、汗水践行着出征时的铿锵誓言。 

  周长嵩,宁德市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。夫妻于地球两端同抗疫,是孩子眼中的英雄,他把真情融进面包神树,复正了一个又一个错位的骨骼。 

  彭捷,宁德市医院检验科副主任医师。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,巾帼不让须眉,承担着医院大量的人工标本和医疗队的核酸检测任务,还主动当起队友的义务理发员。 

  汤荣宁,宁德市医院儿科主治医师。一声感谢,一份真情;一面锦旗,一个故事。其两次为在塞同胞患病子女解决难题,收到医疗队入塞后的第三面锦旗。 

  石圣盘,宁德市医院高级厨师。第二次执行援外医疗任务的“老兵”,三尺厨台,尽显身手,起早贪黑,自己动手做馒头、做包子,默默无闻为队友做好后勤保障。 

  蔡志良,宁德市闽东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。面对全新病例,细心分离保护关联神经,顺利切除巨大颌下口底肿物,患者家属向身着五星红旗白大褂的中国医生连连致谢。 

  江文匡,宁德市闽东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医师。予人玫瑰,手有余香。一位来自毛里塔尼亚的非洲兄弟携幼子求医遇困难,是他伸出援助之手,他们成为了好朋友。 

  邱景华,宁德市闽东医院手术室主管护师。曾主动请缨驰援汶川地震,在冰冷的手术室用温暖的手,安抚着幼小的心灵,感动着周围的人,援非路上收获“最美”。 

  王杰,医疗队翻译。队员中年纪最小的90后,是大家的法语老师,是医疗队对外发声的桥梁,更用纤细之笔写下科拉琴的传说与“圆顶”市场的前世今生。 

  “世界上有很多很多海,我心中的大海很大很大,那海是无边无尽的。大海的水是思念的是吗?大海的边际,我看见了爸爸。”这是王秉齐小朋友写给援非的爸爸、来自宁德市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王焱的诗。  

  “不畏艰苦、甘于奉献、救死扶伤、大爱无疆”,这是一种精神,更是一份责任,援塞任务还有一年,爱心还在继续传递,愿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,“医”路平安,载誉而归。 

 

    

  中国(福建)第19批援塞内加尔医疗队供稿  

    

附件下载: